疯子在左天才在右:揭秘边缘全球的天才思考
疯子在左天才在右为何引发热议?
提到《疯子在左天才在右》,相信很多读者都不陌生。这本被誉为”中国第一部灵魂病人访谈录”的畅销书,自2010年问世以来就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。作者高铭耗时四年深入医院灵魂科、公安部等机构,与200多位”非正常人群”零距离接触,记录下了这群生活在社会边缘人群的所思所想。书中那些关于”四维虫子、生化奴隶、盗尸者、双面人”的故事,一次次刷新着读者的认知边界。
为什么这本书能持续畅销200多万册?或许正是由于”疯子在左天才在右”这个命题本身就极具吸引力——它让我们不得不思索:天才与疯子之间,究竟隔着多远?那些被我们视为”灵魂异常”的人群,是否真的只是我们无法领会的另一种天才?
完整版揭秘:新增10个烧脑篇章
2010年首次出版的《疯子在左天才在右》虽然已经足够震撼,但由于某些缘故部分内容未能收入。五年后,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了”完整版”,新增了10个解禁篇章,占全书篇幅达1/4。
新版策划编辑刘盛楠介绍,这些新增篇章个个都堪称”烧脑神器”:《转世》讲述一位自认为前世是外星人的灵魂病人的故事;《镜中》记录了一位对反光镜面异常恐惧的少女;《生活之章》则是一位屡次自杀未遂者的奇妙全球观。这些故事不仅逻辑异常精妙,更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索”疯子在左天才在右”这个命题。
铁葫芦图书主编何寅表示,新版除了首次公开曾被封存的内容外,也是”百万畅销纪念版”。装帧设计精细,非常适合收藏。对于热爱这本书的读者来说,这无疑一个好消息。
为何疯子和天才仅一线之隔?
读完《疯子在左天才在右》,很多人都会陷入沉思:为什么那些被视为”疯子”的人,他们的思考却能如此天马行空?书中涉及生理学、心理学、佛学、宗教、量子物理、符号学等多个领域的对话内容,被读者戏称为”看高智商疯子怎样调戏和羞辱正常人”。
事实上,历史上许多改变全球的天才都曾被认为”不正常”。爱因斯坦年轻时被老师评价为”迟钝”,梵高一生都在与灵魂疾病抗争。或许正如书名所示,”疯子在左天才在右”,两者的区别往往只在于社会主流能否领会和接受他们的思考方式。
这本书之因此能在豆瓣获得8.4分的高分评价,正是由于它在记录这些”非正常人群”故事的同时,也引发了我们对”正常”与”异常”定义的反思。
疯子在左天才在右的现实启示
《疯子在左天才在右》的价格不仅在于它的猎奇性,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全球的视角。当我们习性了用”正常人”的眼光看待一切时,这本书却告诉我们:那些被视为”疯子”的人,可能正在用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领会这个全球。
新版《疯子在左天才在右(完整版)》的推出,让读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这样震撼人心的故事。或许在读完这些故事后,我们会对”疯狂”与”天才”有全新的认识——它们可能不是对立的两极,而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。
下一次当你遇到一个想法”不正常”的人时,不妨想一想:这是否又一个”疯子在左天才在右”的例子?毕竟,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,今天的疯子,很可能是明天的天才。